第(2/3)页 薛良平忍不住抬起头,顶着炽烈的太阳,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—— 一栋大楼。 据说从他一岁开始,他就在这栋楼里了。 仅他可见的这一面外墙,上面整齐挂满了太阳能板。 正是这些太阳能板,供应了他这栋大楼十二年来的所有电力。 旁边引着方向的周陶见了他这副模样,笑着给新人讲解:“这栋楼啊,我记得以前是叫什么商贸大厦来着?要是七八年前的话,那时候还可以看到招牌,现在不行了, 已经被太阳能板盖过去了。” “老周!”旁边突兀传来声音。 周陶扭头看去, 是隔壁楼里的熟人, 随口两句便跟他聊上了最近的趣事。 薛良平继续好奇地看着四周,一边跟着道路把着大箱子的方向。 在他们走过的一路上,许多大楼里也陆续走出人来, 都推着一个几乎相同的大箱子。 薛良平并不奇怪。 因为这里面都是各栋大楼一天下来产生的各种垃圾和排泄物。 这些是要送到农业楼里,也就是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楼里, 作为肥料使用的。 通过教科书, 薛良平知道在十五年前, 蔬菜其实是长在楼外面的地上的。 直到那场大灾难之后,地表的高气温和强辐射无法进行农业生产。 各种蔬菜才被转移到一栋栋大楼里种植。 连带着被转移进去的, 还有全国各地的幸存者…… “新人啊?” 薛良平感觉这是有人跟自己说话,扭头一看,果然发现周队长的熟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把目光放到了自己身上。 他点了点头, 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名字。 两人说了两句话之后, 那位老大哥很是熟络地说起了往事。 “可惜了你们这一代啊, 本来应该是念大学的年纪了, 不过能活下来也不错了。” “当年那个时候可乱了,那太阳变得……一出去就要烫死人, 我们那时候都是开着大卡车,一条条村子一个个小区地搜人,送物资。” “后面开始往大楼里送人的时候, 也是我们开着大卡车去送的。那时候车厢都不敢关门,要用布来封住, 每人还得发一把小扇子扇风,就算这样烫伤中暑还是数都数不过来, 直到改成在夜里送人才好起来……” 听着老大哥的话,薛良平很想说自己在书里学过这段历史。 在那场太阳风暴之后, 全国各地的反应都极为迅速。 尽管因为白天温度过高导致行动不便,但是夜晚近12个小时的行动空间被充分利用了。 第(2/3)页